
追宗溯源、挖掘家族历史、传承家族文化、修善族谱,是每位家族成员的责任和义务。有道是:今日不修谱,来日寻根苦。 网谱优势多多,可随增、随补、随改。盼望没有到位的尽早完善,还未纳谱的族人早日归队! 大闫台村 祭祖组委会成员、族人代表合影! 前枣园村、大麻沽村族人代表合影! 长门三支 族人代表留影! 长门五支 北阁村族人代表合影留念。长门五支 顺昌屯村族人代表合影! 长门五支 吕郭庄族人代表合影! 长门五支 九女河、官庄村族人代表合影! 长门五支 町疃村族人代表合影 长门五支 町…查看全文

公元2025年4月6日,风和日丽,万物复苏。子孙后辈,聚于先祖墓前,以鲜花香烛,缅怀先祖之恩德,追思先祖之功绩。 三世祖毅煊公是新德公次子,毅煊公配庞氏生四子,于成化十六年〔1480年〕由前枣园迁于大门台,至今己有545年。三世祖后裔到九世祖共有长门九个分支,分别是:长门三支~十一支,各支族人入谱人数17360人,是全族入谱人员的38.57%,长门长支、长二支为毅兴公〔新德公长子〕后裔,祖坟在前枣园祖坟,人员是1732人,全长门合计19092人,是全族入谱人员的42.42%,是六门最旺的一门。 …查看全文

2024年2月15日上午,春风荡漾阳光明媚,冯氏家族的族人聚集在前枣园福顺酒店门前,人人洋溢着笑脸,大家亲切地互相拜年问候! 报名签到、捐款处人声鼎沸,有序进行各项活动。 前来枣园参加祭祖请谱活动的族人多达四百多人,收到捐款六万五千多元。 大家前往此次活动的第一主会场「祭祀先祖」沧州城东前枣园冯氏2024年祭祖仪式主持辞(摘录) 尊敬的各位长辈、兄长及全体族人: 今天2024年2月5日(农历甲辰年正月初六)。为了纪念沧州城东前枣园庄冯氏始祖忠睿公奉例迁徙建村620周年,…查看全文

受〔中华冯氏大典〕编委会冯长文委托,2023年8月4日上午,冯奇云与台湾冯氏家族的精英“冯文老先生”相约在天津友谊宾馆会见。冯文先生是应中台办随参观团来大陆访问的。 冯奇云向冯文介绍了沧州枣园冯氏家族的情况并赠送了六修网谱第一册,冯文老先生郑重的接过谱册,表达了万分高兴之情。 老先生介绍了台湾冯姓的起源和现状,分为两大支系,都是在乾隆中期从广东梅县和陆丰迁徙到台湾的。其余冯姓则是大陆官兵随蒋到台湾的。 冯文老先生相约冯奇云去台湾,奇云公愉快的接…查看全文
2022年4月14日 前枣园祖碑焕然一新!我们的枣园冯网站使用的二世祖照片,是在1999年立碑时的录像上截屏的图片,图像模糊,字迹不清楚,几次去枣园忙于信息收录,忘记重新现场照相,近日云爷联系枣园村五门二支21世书勉,拜托书勉叔去一趟祖坟重新照相,书勉叔愉快的接受了任务。 原以为去照几张照片发过来就行了,没想到的是书勉叔叫上五门二支22世裕升和裕军,带上黑色油漆,鎏金漆和白色漆直奔祖坟。他们首先打扫了坟场的芦苇草,把坟场整理干净,开始对祖碑刷漆、描字、用鎏金漆描…查看全文
原定老家[前枣园]年初六举办全族祭祖活动,节前老家那都下了通知并作了周密安排。但因武汉〔湖北省〕突发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蔓延至全国,各地政府紧急作出一级应对,控制人员流动,下令取消各种大的聚会活动。因此裕德、书元、裕宏初一上午分别来电告知,并同时通知了全族,取消了此次活动。后期如何安排再另做通知。 原打算借祭祖之机,向前往参加活动的族人们,分发网络修谱的宣传册,使族人更广泛、更直接的了解认识网谱工作的实质和意义。为此节前打印了100份。再有为使族人们更进一步的…查看全文
![燕齐台瓦當拓景[冯宝麟作品]](/upload/201910/28/201910280946148731.jpg)
此瓦當出土於故圓燕齊台之古代遺址,應為唐宋時期之物此瓦當古獸形象,高高凸起於瓦面,近乎寫實之園雕較戰國乃至秦漢瓦當之簡潔拙樸大異,其趣具有鮮明特徵,可見藝術審美之變遷。瓦當所塑之形象,有稱龍面者、有稱獅面者、有稱饕餮者,也有籠統為古獸者,猙獰威猛,而不失園融含蓄,細節刻畫生動而傳神。 歲次己亥仲秋時節丁菲女棣將餘所藏之瓦當手拓數帋 馮寶麟題於北京之千鶴家園 此瓦故鄉悠久曆史之見證,鄉親遺我,一直置於書櫥之中,於…查看全文

网谱行动-5 2019年7月9日,《枣园冯》第六次网谱发起人冯奇云约裕凌、裕忠来到河北省青县大兴口村冯玉祯家,然后又去了冯金凯的家。座谈中得知,这个村有一半的人口姓冯,冯氏族人有八百多人。这一支族人是前枣园六门三世祖毅桥公由前枣园迁至青县坑头村,然后六门三支守路公由坑头迁至大兴口村至今。 前枣园第二次修谱1912—1914年,在这一次修谱中,因为六门二支“守福公”过继了六门三支守路公的孙子,引起了辈份之争。这个争论已经过去105年了,到现在仍未休止。 第四次修…查看全文

关于坑头、大兴口族人第五次续谱未果,个人的一点剖析 坑头、大兴口族人与枣园冯是同宗同脉的一家人,都是忠睿公之后裔,是六门三世祖“毅桥公”支系。但在第二次修谱前后〔1912~1914〕与枣园修谱者便产生了纷争,争议的焦是:六门二支“守福公”过继了〔嗣孙汉荣〕,是六门三支“守路公”的孙子,十世“信龙公”的长子汉荣。坑头族人坚持“汉荣公”为十世,枣园族人坚持“汉荣公”为十一世,应是辈份相争。为此坑头二次修谱没有续入。此纷争至今已一百多年过去了,处于停滞,一直没有理顺结果!…查看全文